资讯

首页 >  资讯 >  河南鹤壁: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增强城乡幸福指数

河南鹤壁: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增强城乡幸福指数

更新时间:2023-06-30     发布者:文化观察     查看:535     来源:中国文化报

0367dbc2b9157cfe58ec612a04ab361e.jpg

鹤壁市淇河书屋馨苑二区站

  河南省鹤壁市的命名源于“仙鹤栖于南山峭壁”典故,因鹤得名,却因煤而兴。自1957年以煤立市60多年来,鹤壁市一步步由采煤大市转变为以文润城、以旅兴城的魅力小城。特别是2022年以来,鹤壁市坚持将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领导,夯实阵地、丰富供给、塑造品牌、文化惠民,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加强保障抓基础,服务体系落地落细

  鹤壁市坚持把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各级党委和政府绩效目标考核以及全市财政预算,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坚持高标准谋划、高规格部署、高效率推进,每年年初召开安排部署会、每季召开一次现场会、年底进行全年考评,为全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鹤壁市大力建设文化新地标。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原有场馆的基础上,新建展示鹤壁三朝古都、诗经淇水、运河盛景、姓氏溯源、古代名人、成语故事、魅力非遗等历史与文化的城展馆;新建牛派艺术展览馆、鹤壁红色党史馆、四季青文商旅体综合中心等文旅场馆16个;新建朝祖文化园、中山文化公园、铁路文化游园、刘邓红街、十里芳菲等文化公园(街区)27个。一个个崭新的公共文化场馆成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幸福空间。

  在原有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七个一”的基础上,增加文化礼堂、村史馆、文化游园等元素,致力打造升级版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022年以来,全市投资6011万元,新建、改善提升乡镇(街道)文化站28个、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397个。如新乡屯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与文化园相结合,融入孝文化、忠文化、廉文化等文化元素,形成开放的园林式文化中心,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坚持不懈抓供给,服务效能再上台阶

  鹤壁市推进全市各级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建设。市图书馆与国家数字图书馆、省数字图书馆互联互通,市县文化馆均建立了“百姓文化云”平台,围绕享活动、订场馆、看直播、学才艺、赶大集、读好书六大核心功能,开展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逐步从群众“身边”送到“云端”,再走向“指尖”。

  创作豫剧现代戏《大石岩》,先后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和河南省人民会堂上演,荣获河南省戏曲大赛文华优秀剧目奖。编排新戏《云梦山之歌》《许穆夫人》《花喜鹊》等舞台剧目,完成戏曲电影《新七品芝麻官》《许穆夫人》的拍摄。激励文艺工作者积极参与,创作歌颂鹤壁的文艺作品,涌现出《淇水长歌》《鹤归来》《鹤之源》《樱花路上涌春潮》等一批优秀艺术作品。

  鹤壁市财政设立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惠民演出资金350万元,用于文化下乡、艺术中心和“芝麻官大舞台”的演出;立足鹤壁市实际,研究出台《鹤壁市支持舞台艺术精品项目创作的管理办法》等支撑政策,为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守正创新抓品牌,特色亮点竞相出彩

  鹤壁市以节会活动促进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形成春有樱花节、夏有广场文化艺术节和淇河音乐节、秋有文博会和诗歌会、冬有民俗文化节的常态化节会格局。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艺术节已连续举办15届,以传承1600多年的浚县正月古庙会为依托,通过民间社火表演、地方戏曲展演、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集中展示中原民俗文化,被誉为“中国式狂欢节”。中国(鹤壁)樱花文化节、“中国诗河·鹤壁”诗歌大赛连续举办9届,中原(鹤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连续举办9届,每年参观群众560万人次,已成为鹤壁文化旅游新亮点。

  做美做亮公共文化空间。大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按照“美学引领,艺术点亮”的理念,创新打造空间形态美、内容品质好、服务效能高、运营机制新的特色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樱花文化街区、刘邓红街、古城西街等文化街区15个,建设戏曲小巷、电影小巷、非遗小巷、走马塘巷等特色文化小巷51条,建设戏曲游园、积善园、鹤壁窑文化园等文化游园63个,建设桃园书屋、龙门书屋、东方书屋、电影广场书屋等城市书房35座。创新培育城乡最美基层公共文化空间,让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变为“最美一公里”。浚县土圆粮仓、淇县高村镇文化站、淇县朝歌老街、淇县戏曲文化合作社、淇滨区海棠书巷、淇滨区非遗馆、淇滨区淇河书屋龙门站被命名为2022年河南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做新做特公共文化品牌。积极打造公共文化品牌,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淇水亲子故事乐园”系列活动,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淇水百花苑”系列活动、“十百千”群众文化提升工程等,培育了豫剧“牛派艺术”和“鹤之声”朗诵、梁红戏友荟、戏迷擂台赛、淇河书屋等文化品牌,群众参与度持续增加,品牌效应日益彰显。浚县成功创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淇县朝歌街道、山城区石林镇成功创建“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激发活力抓参与,惠民活动丰富多彩

  在鹤壁,周一到周五的“戏迷乐园”、周六的“鹤之声”朗诵沙龙和“芝麻官大舞台”、周日的“戏迷擂台赛”,春季的樱花节、夏季的“广场文化艺术节”和“淇河音乐节”、秋季的文博会和诗歌会、冬季的民俗文化节、每季度的“四季村晚”以及贯穿全年的“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红色文艺轻骑兵”等,已形成“天天有主题、季季有节会”的文化活动品牌矩阵,每年演出960余场,惠及各年龄段群众330万人次,形成了城镇、农村、学校的文化惠民全覆盖,达到优秀剧目演起来、文化场地用起来、文艺工作者动起来、老百姓乐起来、核心价值观树起来的良好效果。

  每3年轮流举办的“畅游鹤壁 传颂家乡”文艺作品大赛、青年演员戏曲大赛、青年歌手音乐大赛,已成为鹤壁特色文化活动;深入开展的“淇水亲子故事乐园”“好书推荐”“最美读书声”“走进书屋”等活动,常态化组织开展的书香机关、书香社区(村)、书香企业、书香校园、书香家庭创建活动,推动了全民阅读。如淇滨区建立基层文化中心、淇河书屋、微书吧、线上阅读四级互联的“悦”读体系,建设“微书吧”1000多个,实现通借通还,打造覆盖城乡“15分钟公共阅读圈”,建立了公共阅读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鹤壁市连续两年入选河南省人民政府组织开展的全省公共文化绩效考核第一方阵。鹤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鹤壁市将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机制体制,强化创新驱动,实施“五项行动”,实行项目化管理,活动化推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用高质量的公共文化建设引领鹤壁成为宜居宜业的幸福小城。(陈关超)




0

1、凡本网注明“来源:文化观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文化观察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 鹤壁:布局文旅新业态 让千年古城“火”起来

下一篇: 许昌市2023年“中原文化大舞台”拉开帷幕

评论
评论列表
客服电话:0371-6575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