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  百城提质着浓墨 文明创建出重彩

百城提质着浓墨 文明创建出重彩

更新时间:2019-01-03     发布者:文化观察     查看:1461     来源:河南报业全媒体

百城提质着浓墨  文明创建出重彩

——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亮点扫描

 

孟津:突出文明创建,引领城市提质

 

本报记者 田宜龙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雪娜

 

“优雅白+汉魏灰+赭石红”的色调,让老城区主干道焕发“青春”;昔日的“龙须沟”,摇身一变,成为活水蜿蜒的“龙泉谷生态公园”……漫步孟津县城,高“颜值”的城市新貌,让人流连忘返。

孟津县坚持规划引领,突破短板。科学编制《孟津县城乡总体规划(2017-2035)》,专注“优化城区路网、沿街立面老旧、弱电管线混乱、户外广告无序”四大城市短板,着力“城市修补”,提升人居生活环境。

按照“汉魏风、健康城”的特色定位,突出城市设计理念,以“优雅白+汉魏灰+赭石红”为城市色调,对老城区主干道进行高品质改造和亮化提升,全面展示孟津文化底韵,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实施“见缝插绿”,完成边角绿地建设86处;动员“拆墙透绿”,拆除沿街26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院围墙,实现绿地共享;推进“拆迁建绿”,拆除违章或有碍观瞻建筑,新建街头游园13个。

打造“全域联通、活水绕城”的水系景观,启动实施总长近30公里的瀍河全流域治理,新建成占地760亩、水面达400亩的瀍源公园,推进10公里的城区景观水系建设。

围绕创建文明城市,结合百城提质要求,孟津县全面开展“城乡清洁家园”“文明经营”“文明餐桌”“文明交通”等“四大文明创建”。启动“六项治理百日攻坚行动”,重点解决交通秩序“乱”、市容卫生“脏”、公共服务“差”等问题,使公民道德建设与城市精细管理有机结合,营造群众满意的文明环境。

 

新安:紧扣民生关切 开展“城市双修”

 

本报记者 田宜龙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雪娜

 

“河道干净了,环境也好了,游园、城市书房遍布大街小巷……生活在新安,真好!”1月2日,在洛阳市新安县世纪广场,提起近年来城市变化,晨练的张大爷竖起了大拇指。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自被确定为全省首批百城提质试点县以来,新安县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全力推动创建工作。

把打造和谐宜居的人居环境作为创建之基。积极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广场游园内涵、创建氛围营造、社区服务水平、志愿服务水平五项提升,从细微之处着手,从群众不满意改起,补齐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城市环境更加宜居。

2018年,新安县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0个;开工建设立体停车场4座,合理施划停车位1万余个;深入推进“公厕革命”,城区公厕达到93座,市民步行5分钟即可如厕;对城区10个农贸市场实施高标准改造提升,群众生活更加便利,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全面提升。

与此同时,在推进“城市双修”过程中,新安县加强生态修复和水系生态治理,实施国土绿化12万亩,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7%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采取清污治污行动、水域生态保护等措施,构建生态水系,打造“山青、水秀、地绿、城美”的山水城市景观。

 

宜阳:水韵彰显 再造“北方水城”

 

本报记者 田宜龙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雪娜

 

“我在洛河边长大,这条河承载了宜阳的历史记忆,从很多年以前坐船过河上学,到现在11座大桥横跨,洛河的变迁见证了宜阳的发展。”清晨,在滨河公园的石子路上散步,花海旁打太极,是市民赵玉鹏退休生活中的快乐时光。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宜阳虽未列入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首批试点,但仍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为民,一手抓城市建设,一手抓文明创建,实施了总投资190亿元的109项工程,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强化了“五项治理”,城市文明程度全面提升。

投资60亿元,建设洛河为轴、5渠为辅、10条水街、8个人工湖的“1518”环城循环水系,让河、湖、渠互连互通、循环流动,城市“宛在波光潋滟间”,湖泊“大珠小珠嵌玉盘”,再现了“北方水城”之韵。

在城北建成香鹿山森林公园,在城南建成锦屏山生态园,两园遥相呼应,两山环抱宜阳,让城在绿中。建成52个绿地游园,群众开窗见绿、出门进园,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9%,绿地率达38.9%,让绿在城中。

围绕文明创建,宜阳县评选“德耀宜阳,善孝先行”道德模范,命名诚信经营示范店,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联创和志愿服务,倡树文明风尚,创建文明之城。




0

1、凡本网注明“来源:文化观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文化观察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 2019姓氏文化展在郑州图书馆启动

下一篇: 河南文化事业改革开放40年回眸

评论
评论列表
客服电话:0371-6575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