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圈

首页 >  文化圈 >  北京大兴全力推进南海子文化建设

北京大兴全力推进南海子文化建设

更新时间:2018-12-12     发布者:李佳慧     查看:135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编者按:

  12月8日,首届北京南海子文化论坛在北京大兴区举行。论坛由光明日报编辑部和北京大兴区人民政府等部门联合主办,是近年来国内首次专门针对南海子文化研究的高端学术论坛。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戴逸,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朱诚如,天津大学教授、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专家王其亨等业界知名专家,围绕南海子文化内涵、历史地位、发展方向进行学术研讨。

  光明日报记者 张景华 董城

  “红桥夹岸柳平分,雉兔年年不掩群……”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笔下的北京南海子,沼泽、草场、池塘、林地、庙宇、行宫,形成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和自然风貌。南海子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地位特殊,对南海子文化进行严谨系统地学术研讨,挖掘其内涵、明晰其地位、找准其方向,对推动南海子文化传承复兴,打造南海子皇家苑囿文化金名片,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溯京南文脉 传古苑风韵——北京大兴全力推进南海子文化建设

南海子麋鹿苑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1 多民族融合的重要见证地

  南海子距北京永定门南约二十里,位于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冲积扇前缘。“海子”之名始于隋唐,这里曾是辽、金、元、明、清五朝皇家猎场,元、明、清三代皇家苑囿,现存为清代遗址。南海子自辽金肇始,元明拓展,清代鼎盛,经历了辽“四时捺钵”、金“春水秋山”、元“下马飞放泊”、明“南海子”、清“南苑”五个历史发展时期,是古代帝王游幸、狩猎、阅兵、演武、处理政务、接见使节的重要场所。

  “秋随万马嘶空至,晓送千骑拂地来。落雁远惊云外浦,飞鹰欲下水边台。”明代大学士李东阳描绘的《南囿秋风》,被誉为“燕京十景”之一,每到秋季,金风来时,秋水长天,鹿雉出没,晴云碧树,红果黄叶,鸢飞鱼跃,猿啼鹤唳,其景可与云梦、上林媲美。

  清代,南海子达到鼎盛,东西长17公里,南北宽约12公里,总面积216平方公里,与紫禁城、“三山五园”共同构成北京三大皇权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中心主任杨念群认为,南海子在清代拥有很高的政治地位。“清朝是二元理政模式,包括以紫禁城为代表的宫廷理政模式和以南海子、三山五园、避暑山庄为代表的园林理政模式。南海子是清朝园林理政模式的起点,启用时间最早,规模最为宏大,功能齐全,是京师地区紫禁城之外的重要政治活动中心,见证了清朝初期诸多重要的历史大事件。”

溯京南文脉 传古苑风韵——北京大兴全力推进南海子文化建设

清《乾隆皇帝射猎图》 郎世宁绘

  自顺治至乾隆年间,南海子地区先后修建了旧衙门行宫、新衙门行宫、南红门行宫及团河行宫,并建德寿寺、元灵宫、永慕寺、宁佑庙等20余处庙宇。苑中宫殿壮丽,湖光粼粼,草木葱茏,鸟兽出没。顺治帝九年于旧衙门行宫接见了五世达赖喇嘛。乾隆四十五年于德寿寺接见了六世班禅,此次接见的政治意义诚如乾隆所言:“后先辉映,实为国家盛事。”顺治、康熙、乾隆又在南海子多次举行大阅兵展示军威,这些重大政治活动,加强了大清中央政府与西南边疆、西北边疆地区的联系,在清朝大一统疆域治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戴逸表示:“南海子是清初期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南海子的文化积淀就是多元文化的结晶,在这里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交往,包括和平或者战争的交往,是中华民族融合历史的重要见证地与线索地。”他认为,打造南海子文化,没有必要按照历史上的规制全盘复建,而是要结合实际着力恢复一些经典原貌,重新呈现一些精彩片段,这样历史文化传承传播就丰富了。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朱信凯表示,围绕以南海子文化为核心的研究,将会产生一系列学术命题和科研成果,将大大推动对南苑历史文化价值的发掘,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填补学术空白,提升和丰富北京城历史文化的完整性。

溯京南文脉 传古苑风韵——北京大兴全力推进南海子文化建设

南海子大门 光明图片

  2 南海子湿地是北京重要的“腰肾”

  “南海子因为建筑留存较少,导致建筑园林史对其缺乏关注,但其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专家王其亨认为,“北京城有两个‘腰肾’,一个在西北郊,另一个就是南海子。南海子地处三河故道,地下水非常丰沛,凉水河、凤河就发源于此。南海子地区的功能不单是豢养湿地动物,也是一个完整的湿地生态链,是北京水生态极为关键的一环,在整个华北地区的交通运输、水利结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王其亨建议,研究南海子文化建设,要尊重其历史生态作用。

  论坛期间举办的《“古苑宸迹”南海子历史文化溯源特展》,首次展出了国家图书馆珍藏的清晚期《南苑全图》、清同治年间的《凤泉凉水河图》及浙江省博物馆珍藏的康熙年间的《京杭道里图》,令人印象深刻。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主任邓辉教授认为,南海子不仅是皇家猎场,还与运河文化有极深的历史渊源。北京最早的运河隋代永济渠就从南海子地区流经。辽金元明清时期,永定河改道,南海子成为湿地,水草丰美,物产富饶。其丰富发达的水系包括五海子水系、团河水系和凉水河水系等,清代时“有水泉七十二处”的记载,这是南海子得以存在的地理基础。研究挖掘南海子文化内涵,不能忽略其自然生态文化景观。传承复兴南海子文化,恢复其代表水系和湖泊很有必要。

  近年来,北京大兴紧抓“城南行动计划”历史机遇,规划建设了11.65平方公里的南海子公园,重现了碧水环绕、绿荫环抱的优美景观。尤其令人欣慰的是,中国独有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麋鹿,在大兴经历了回归与复壮。经过33年的努力,南海子麋鹿得到保护与繁衍,成为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中国样本。

溯京南文脉 传古苑风韵——北京大兴全力推进南海子文化建设

南海子公园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3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的璀璨明珠

  “南海子位于北京中轴线南延长线上,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北侧,是首都‘一核两翼’布局的重要腹地,京雄发展走廊的重要节点。”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北京学研究基地主任张宝秀教授认为,南海子地区是南中轴生态文化发展轴上的文化高地和生态亮点,团河行宫和南海子公园,属于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文化生态精华区,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成后,南海子可接待世界各地的人们,让京南古苑囿焕发出时代新光彩。

  在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战略布局下,大兴紧抓历史机遇,系统整理南海子地区历史文献,积极加强文物保护,团河行宫、德寿寺得到修复,昆仑石、宁佑庙碑等历史遗迹得到妥善保护,推动南红门行宫与晾鹰台遗址的考古发掘,传播南海子麋鹿文化,在南海子区域内形成团河行宫、德寿寺和南红门行宫三足鼎立的空间文化载体,塑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特色风貌,打造国门中轴文化新地标。

  光明日报副总编辑陆先高表示,新时代国运昌盛,首都北京文化建设取得全面进展,全面系统梳理南海子历史文化,有利于补充首都南部历史文化的研究,有利于丰富古都文化的内涵,更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大兴区委副书记、区长王有国表示,未来大兴区将深入挖掘南海子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聚焦新国门建设,擦亮南海子皇家苑囿文化金名片,全力建设面向京津冀的协同发展示范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引领区、首都南部国际交往新门户和城乡发展深化改革先行区。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12日 05版)




0

1、凡本网注明“来源:文化观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文化观察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 《左宗棠:家书抵万金》发布 揭晚清名臣心路历程

下一篇: 了解埃及文明的三把钥匙

评论
评论列表
客服电话:0371-65756110